由于国内彩电生产能力已明显地过剩,而各个企业之间除规模外产品差异不太大,竞争依然沿用低层次的价格战。
一会儿是特价机,一会儿是限量销售,一会儿是全面降价……
彩电价格一路下滑,据说近一二年来降价幅度已达50%。在价格战正酣时,不断有厂家在喘息之际出来说话,称彩电业已无多少利润啦,彩电已在成本或者低于成本销售,事实是这样吗?当海信29英寸纯平彩电价格突破5000元大关时,业界、新闻界大哗,消费者在惊愕之下拥进商场开始抢购……据透露,一支29英寸纯平彩管的成本价为220美元,按照一般规律彩管成本大约占整机的60%,那么一台29英寸纯平彩电的成本价约为3000元,加上营销成本也不会超过4000元。由此可以看出,彩电的某些型号的利润之“黑”是令人瞠目结舌的。
据有关资料显示,1998年长虹的毛利率高达27.62%,康佳、海信、厦华等企业的毛利率也在14%-15%之间,而彩电纯利润率长虹仍高达18.57%,也正因为如此,长虹具有发动价格战的资本,长虹的产品即便降价10%,其利润水平仍高于同行,同时如果降价能够刺激长虹彩电的销售,其规模优势将更加明显,整体利润水平仍将保持较高水平。
仅仅是今年上半年,彩电业就有两轮价格大战。彩电业的价格战也引起了连锁反应,首受其害的就是上游资源彩管企业,彩管厂在忍无可忍之下走上了前台,使1999年彩电业的热闹比往年有过之而无不及。
今年四月,争议了几个月的价格战终于又开打了,长虹率先降价。业内人士说:“如果有些厂家库存量很大的时候,只有抛库,你不抛库,那是越放越不值钱,何况这是在淡季降价,而且降价的罪名也有人承担,所以,其他厂家跟进也就不足为奇。”
此话不假,在中国,谁率先降价,谁将背上骂名,甚至会染上政治色彩,什么民族工业的罪人……等等。对此,政府有关部门出台了专门的法规来防止企业降价,而且许多行业也在处心积虑地制定出连自己都管不住的行业“自律价”。
据《智囊》杂志分析,在经历了近二十年的发展,近十次的价格大战的中国彩电业在未来几年的发展中仍无法摆脱价格战的怪圈。
讨论价格战,我们常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谁挑起价格战,谁便成为千夫所指的罪人,更深层的矛盾往往被忽视。
彩电行业是在改革开放初期发展起来的,当时全国各地一拥而上,从国外引进的生产线不下100条。盲目的重复建设致使产业布局严重失衡,终于在今天结出恶果。
各地市为了地方就业、税收等目的,不断给一些因经营不善而丧失竞争能力的企业“输血”,利用各种地方政策来保护本地企业,人为地阻碍资源重组的实现,使得市场的常规调配能力失效。
各企业均没有形成独特的差异性,从产品的生产设计到营销售后服务,甚至到市场战略,同质化的趋势极为明显。竞争的同质化使得各企业之间除了在规模和价格上制造些差别外再也难以制造差别了。
早在今年四月某彩电厂家的老总就曾断言,目前的危机是如果21英寸、25英寸彩电继续大幅度降价,将严重伤及大屏幕彩电的价格。按照几年来的价格规律,从21英寸到34英寸彩电的价格分布看,基本符合黄金分割理论,即以21英寸彩电价格为基数,乘以1.618,就等于25英寸的价格,按此乘下去,就可以得出各尺寸彩电的可接受的心理价格。若是21英寸、25英寸的价格再被打破,则势必引发各彩电规格的连锁降价。
如今看来,不幸言中。